发布日期:2025-08-07 02:02 点击次数:70
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与加强教育科研,是推进教育理论创新、建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科研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近日推出《中国职业教育研究进展与热点评析——2024年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一文,通过对发表在27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上的1440篇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院校的发文贡献比例远高于公办高职(专科)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是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的主要产出力量。东部区域的发文量、机构科研活动参与度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职业教育科研已形成了区域集聚中心,产生了具有学术引领力的研究机构。
2024年职业教育科研高贡献机构中普通本科高校有:华东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职业教育类高校有: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后3所高职院校数据并列)。
其他机构有: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开放大学、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重庆开放大学等。
从区域分布上看:2024年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将数据比较的范围细化至省域层面可以发现,高贡献区域有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天津、广西、重庆、北京、湖北、山东、河北11个省(区、市)(山东、河北数据并列)。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科研生态已形成由上述区域组成的职教科研集聚中心。该中心与其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呼应关系,即产业兴盛的地区支撑了发达的职业教育,同时,也支撑了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科研论文发文机构分析
本次统计采用2024年6月教育部官方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名单,共计311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68所,含本科学校1308所、高职(专科)学校1560所;成人高等学校249所。根据名单的信息统计,公办本科高校885所,公办高职(专科)学校1169所,民办本科高校411所,民办高职(专科)学校388所,中外合作办学及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本科高校11所、高职(专科)学校3所,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学校1所。
(一)2024年各类型高校职业教育科研发文总体情况
本次统计以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为发文统计单位。2024年共有397所普通高等学校在上述27家统计源刊上发表职业教育科研论文1260篇,占全部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13.84%。各类型高等学校的发文情况如表1所示,公办本科院校发文量是公办高职(专科)学校的2.22倍,与2023年度(1.52倍)相比差距进一步扩大,公办本科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科研场域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力量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除公办本科院校有较深厚的学术研究积淀之外,还受到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部分高职(专科)学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在统计中被纳入公办本科院校的范围内(2024年共有16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发文64篇);②采取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作为统计标准,双单位署名存在可选择性。第一作者署名为在职博士研究生的123篇论文中,82篇论文作者署名的工作单位为公办高职(专科)学校,其中66篇的第一署名单位为其攻读博士学位的公办本科院校,占比为53.66%,这也造成公办本科院校发文总量的增加。
从校均发文看,公办本科院校为4.62篇,远高于公办高职(专科)学校的2.01篇、民办本科院校的1.36篇和民办高职(专科)学校的1.09篇。
从重点建设院校的发文情况来看,“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职教科研论文的重要贡献力量。2024年共有5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统计源期刊上发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总数的36.73%;发文347篇,占公办本科院校发文总量的40.82%;校均发文6.43篇,是非“双一流”建设高校(3.87篇)的1.66倍。相比2023年,“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发文院校数增加了6所,发文量增加了14篇,校均发文量减少了0.5篇。
本次统计的全国高等学校中职业本科院校数量为52所,其中民办职业本科院校23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29所。2024年共有18所职业本科院校发文68篇,占全国高校发文总量的5.4%,其中16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发文64篇,2所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发文4篇。16所发文的公办职业本科院校有12所为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合计发文55篇。
共有90所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统计源期刊发文,占建设单位总数的45.69%;共发文263篇。剔除已升本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78家,发文208篇,占公办高职(专科)学校发文总量的54.31%。相比2023年,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的发文院校数、发文量分别下降了12所、66篇。
(二)2024年职业教育科研发文机构的区域分布特点
2024年东部地区的发文机构数和发文量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与2023年相比,发文量占比下降了2.55个百分点;相比2023年,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发文贡献占比均有小幅提升,分别提升了0.46、1.35、0.75个百分点。从校均发文来看,东部地区仍占优势,相比2023年,东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下降了0.05篇、0.28篇、0.43篇,中部地区则提高了0.25篇。(见表2)
具体到各区域高校参与职教科研活动的状况,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相比于2023年,东部、中部地区分别下降了2.12、2.17个百分点;西部、东北地区增加了2.61、1.66个百分点。这显示了在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过程中职教科研贡献产出的变化。
将数据比较的范围细化至省域层面可以发现,发文数量超过100篇的有浙江、江苏、广东、上海4个省(区、市);从占比看,省域高校发文量占全国高校发文总量的比值超过5%的有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天津、广西、重庆7个省(区、市),其中浙江和江苏超过10%。从校均发文数看,高于全国平均数的有天津、上海、重庆、浙江、陕西、广西、河北、北京、湖北9个省(区、市)。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科研生态已形成由浙江、江苏、上海组成的职教科研集聚中心。该中心与其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呼应关系,此外,广东、天津、广西、重庆、北京等省(区、市)也形成了散状的区域职教科研中心。(见表3)
(三)2024年职业教育科研高贡献机构分析
根据机构发文数量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将发文4篇(含)以上的机构归类为职教科研高贡献机构。2024年,高贡献机构中公办本科院校有55所,比2023年增加5所;共发文669篇,比2023年增加55篇;分别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29.89%和同类机构发文总量的78.71%,比2023年下降了1.36和0.41个百分点。(见表4)其中,2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发文298篇,占公办本科院校高贡献机构发文的44.54%,比2023年下降4.32个百分点;6家已升格职业本科学校的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发文51篇。
2024年,高贡献机构中公办高职(专科)学校有27所,共发文158篇,分别比2023年减少8所和72篇;分别占同类发文院校总量的14.14%和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41.25%,比2023年降低1.42和3.85个百分点。(见表5)其中,19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不含已升本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共发文114篇,占公办高职(专科)学校高贡献机构发文总量的72.15%。
(四)2024年职业教育科研其他机构发文情况
2024年共有91家其他类型的机构发文180篇,占全部发文总量的12.5%。其中发文4篇及以上的有10家,发文77篇,占其他机构发文总量的42.78%。(见表6)
(五)近5年职业教育科研发文机构对比分析
进行年度发文比较能够有效反映出一定时期内科研生态的宏观变化,但由于年度间期刊刊文总量变化较大,用绝对值来比较有较大的偏差,因此本研究采取对比各类型发文机构的发文量占比的方式对2020—2024年的各类型职业教育科研论文发文机构的发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如下现象。
1、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占比大且增长快,公办高职(专科)学校下降明显。
如图2所示,近5年,公办本科院校的发文量占普通高校总发文量的比例从39.70%上升至67.46%,且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公办高职(专科)学校的发文量占高校发文量的比例从56.75%下降至30.40%,且下降趋势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以下3个因素有一定关系。①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更加重视,公办本科院校尤其是教育学学科建设较强的师范类院校较早地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学科建设投入,形成了良好积淀,科研团队有较强实力;而职业院校在职教科研上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职业教育经验总结、理论升华以及参与构建中国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意识不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使其在职教科研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②受高职院校升格本科的影响,高职(专科)学校中职教科研活跃、实力较强的头部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逐年拉高了公办本科院校发文贡献占比。③职业院校存在部分在职读博的作者群体,第一署名单位以其攻读博士学位单位为主,一定程度上也拉高了公办本科院校发文贡献占比。
2、高贡献机构占比和发文量占比在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专科)学校间存在差异化特点。
如图3所示,近5年公办本科高贡献机构占比和发文量占比总体保持增长趋势,而公办高职(专科)学校占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显示了公办本科院校群体内已形成了以职业教育科研为核心集聚的稳定机构,且已成为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中心,初步具备了引领性的特点。结合高贡献作者的机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职教科研领域初步形成了学术引领性机构和作者群体,其中公办本科院校占主导的力量。公办高职(专科)学校中,高贡献机构数占比和发文数占比的双下降趋势,一方面与公办高职(专科)学校升本的进程加快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公办高职(专科)学校中高贡献机构的规模呈现一定相关关系。
3、“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发文情况对比。从职教科研论文的贡献度来看,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总体上发挥了其引领示范作用。
如表7所示,2019—2024年发文的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占当年高校发文机构总数的比例、发文量占当年高校发文总量的比例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建设的前期上升明显,后期出现下降。校均发文量也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关联性,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高水平职业院校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间的互动关系不够紧密,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主体自觉尚需要进一步提升。